庐山一段迷一样的故事
来源: | 作者:庐山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1-10-20 | 68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是庐山迷一样的故事,留传了很多年被刺者是曾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蒋介石。蒋介石一生遇刺很多,但发生在庐山太乙村的这场刺杀,却因各方当事人都对之讳莫如深,而不见于国民党官方的任何记载。直到作为刺杀事件当事人之一的华克之回忆录问世,然后综合国民党军统局沈醉等人的回忆,这一尘封多年的历史迷案才终于显露端倪。地点就在庐山太乙村桂庄别墅。庐山别墅有名,每个别墅都有着一个历史的故事在里面。

      桂庄别墅不大,上下两层,属于再普通不过的山间别墅了。但不同的是,这幢别墅隐身于一片茂林修竹之间,泉水叮咚,蝉噪鸟鸣,一派山间野趣。1926年12月,时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南昌,然后他第一次登上了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对这座文化名山一往情深。八十年前的那个冬日,初上庐山的蒋介石也被眼前的风光吸引了。他感叹道:“异日终老林泉,此其地欤?”之后,蒋介石在庐山广置别墅。人们熟知的有河东路180号——即著名的美庐别墅;作为宋美龄陪嫁的脂红路210号别墅、蒋介石自己购置的河东路191号别墅,其他还有蒋介石在海会寺、观音桥等地的行馆,不下六七处之多。但很少有人知道蒋介石在庐山南麓的太乙村还有一幢这样的别墅。

       采访:庐山地方史专家王炳如

      这栋别墅叫作桂庄别墅。但是桂庄别墅的名称,据我所知是80年代中期修复这栋房子时候的名称,不是原来的名称,墙上我们看到一块石板,上面另外还有四个字,叫月泉别墅。建于1927年。据史料记载,蒋介石曾经在太乙村住过,在他居住期间曾经有遇刺未遂的惊险一幕。 据史料记载,1931年6月,正在酝酿和准备第三次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又一次来到了庐山。他乘坐水上飞机,降落到鄱阳湖里。然后搭乘渔民的小船上岸,再上山。  与以往不同的是,随着蒋介石前呼后拥地上山,一直在寻觅蒋介石踪迹的刺客也混迹在游人当中,上山了。

    民国时期的庐山有句顺口溜,说“得意之人上牯岭,失意之人藏太乙”。位于庐山南坡的太乙村,据说是由民国初年的18位甘愿退隐的将军所建。太乙村在当时又被称为隐士村。但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蒋介石正处于政治上的跃升时期,打败了一个个政治对手,正觊觎总统宝座,他为什么会来到庐山南坡的太乙村?又为什么会在这个被称为隐士村的地方筑有别墅呢?

    当时中原大战刚刚结束,大获全胜的蒋介石做起了江山一统梦,但这个时候他却遇到了来自国民党内的激烈竞争。原来的对手只有一个汪精卫,现在又多出一个胡汉民。胡汉民多年追随孙中山,可谓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每当孙中山因公外出,往往都是委托胡汉民代行职权。在1927年之后,蒋介石与汪精卫矛盾加剧,僵持之中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突然加盟,让蒋介石终于胜出。蒋、胡起初的合作还算是珠联璧合,但在排除一个个政治对手之后,崇尚武力的蒋介石与笃信文人治国的胡汉民矛盾凸显,尤其是在要不要制定训政时期约法和选举总统问题上意见相左,以至于两人分别在国民政府和立法院唱起了对台戏。但是蒋介石并不满足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个职务。他想当国家元首,他想当总统。当时在这种情况之下,蒋介石的嫡系,陈果夫、陈立夫他们在党内一调查,发现胡汉民的资望远远超过蒋介石。如果选举投票,胡汉民要得68%,将近70%的选票。而蒋介石就没办法当总统。这样很恼火,于是就摆下了鸿门宴。1931年2月28日,蒋介石以约请胡汉民赴宴为名,扣押了这位政治对手。这一事件,被当时坊间传作发生在民国最高层的绑票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国民党内拥戴胡汉民的几位监察委员古应芬、林森等联合两广实力派陈济棠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并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下台。

        从根本上来讲,他(蒋介石)想得到最高权威。但是在他想达到目的的过程当中,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他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对付这些阻力。其中以退为进是他策略的一种。 纵观蒋介石一生,他曾经多次使用以退为进的手段,每当政治环境于己不利时,他就宣布辞职、下野。一旦政治目的达到之后,他就重新出山。如此这般,屡试不爽。所以,深谙进退攻守之门道的蒋介石在庐山太乙村筑有别墅也就不足为怪了。  1931年6月,再次面临巨大压力的蒋介石又一次上了庐山,并来到庐山南麓的太乙村散心,小住。不想,这一次他遇刺了。到底是谁想在庐山上刺杀蒋介石呢?人们自然会想到正与蒋介石作对的广州政府,但具体会是谁呢?  

    庐山西谷白云观路1号汪精卫别墅,    蒋介石遇刺后,第一个被怀疑的目标就是汪精卫。因为在孙中山逝世之后汪精卫一度成为国民党的最高领袖。但仅仅两年之后,原本党内地位较低的蒋介石却凭借手中的军队,渐次攫取了党政军大权,成为汪精卫的头号政敌。而汪精卫又是刺客出身,当年曾因参与行刺清朝醇亲王载沣而扬名民国。在四位监察委员联合陈济棠等挑起反蒋旗帜后,汪精卫也来到了广州,当上了广州国民政府名义上的主席,又一次与蒋介石走向对抗。所以曾经住在这幢别墅里的汪精卫是最具暗杀嫌疑的第一号人选。  

     第二个被怀疑的对象就应该是陈济棠了。陈济棠是胡汉民的追随者,是新成立的广州政府的实力派,手握重兵。与蒋介石明争暗斗,所以陈济棠也是极具嫌疑的人物。  刺杀案发生后,戴笠也按照上述思路将把汪精卫、陈济棠、林森、古应芬等一一列入怀疑人名单,但结果都是查无实据,那么真正操纵刺杀的幕后主使人到底是谁呢?蒋介石上山不久,夜深人静,庐山脚下的一间小屋里,几个人将一只金华火腿抛成两片,挖去中间的肉,待放进东西后,重新将火腿封闭,包装。 第二天,狭窄的山路上,来了两乘滑杆,两位游山的阔太太端坐其上,后面还跟着一个挑夫,挑了两只金华火腿。士兵上来仔细搜查了她们的行李厢,但对她们说是要送给亲戚的礼物——金华火腿却没有仔细搜查。据华克之回忆:这就是装扮成游客的刺杀小组成员,她们负责运送武器。枪支就是装在挖空的金华火腿里带上了山。

    当得知蒋介石去了庐山南麓的太乙村,刺客也尾随而至,并潜伏下来。那么刺客是接受了什么人的指派要行刺蒋介石呢?后来戴笠从杀手的角度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答案,他首先思考,谁最具备实施刺杀蒋介石的胆量和能力呢?这个时候他自然想到了一个人。

    这是电影《功夫》中斧头帮的画面,斧头帮在旧上海的确存在过,帮主就是当年威震上海滩的传奇人物王亚樵。但历史上的王亚樵却并非打家劫舍之辈。他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会员,后来转而信奉无政府主义,织织了一个“斧头帮”,后来打出旗号叫“铁血除奸团”,专门从事暗杀活动。1932年他的手下成功刺杀了日本侵华军头目白川,1936年又刺杀了汪精卫,导致汪精卫最终死于那颗子弹。    戴笠对王亚樵十分熟悉,侦破工作也是顺利进行。他惊喜地发现,就在蒋介石遇刺前不久,王亚樵与胡汉民的亲家林焕庭过从甚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了:因为蒋介石扣押了胡汉民,所以胡汉民的亲家要雇凶杀掉蒋介石。后来根据华克之的回忆录,证明了当时戴笠猜想的正确。

        4·12事变以后,他(王亚樵)对他(蒋介石)本身也有很多看法。他也想除掉他。从铁血锄奸团这个角度来讲,蒋介石是他应该除的对象。所以他林焕庭他们找到他。胡汉民的亲家通过一定的渠道找到王亚樵,说要除掉蒋介石,他一拍即合。他愿意。从南京追踪到上海,再到庐山,一步步逼近,刺客的手枪瞄准了蒋介石。

       夏日的庐山风景如画,更难得的是山上山下温差竟然达到10度,下面是一片火炉,山上却是一个清凉世界。自从蒋介石第一次登上庐山,他便喜欢上了这里。几乎每年盛夏,他都要挟妻子宋美龄来庐山居住、办公。据史料记载,从1926年12月初上庐山到1948年8月离开庐山。前后13个年头蒋介石共37次登临庐山,居山时间达到773天。因为喜爱庐山,蒋介石甚至把自己故乡浙江溪口的雪窦山称作小庐山。

     蒋介石每次上庐山除了有戴笠在牯岭做了大量的治安工作。表面上看起来蒋介石可以和庐山人一起在街上散步,蒋介石和宋美龄常常手挽着手很自在地走着。周围身边并没有多少穿着军服的人,保安工作都是采取便衣式,周围的环境清理的很好的。可1931年夏天的这次登临,庐山上的警卫和巡逻却是突然增强了。刺客们也发现了这一变化,难道刺杀走漏了风声,有人出卖了他们?此时刺客正在太乙村的竹林中紧张搜索着刺杀目标——蒋介石,箭在弦上,随时待发。

    据当事人回忆,当时戴笠查出了胡汉民的亲家与王亚樵的线索后,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认为王亚樵是个职业杀手,无利不起早,没有几十万是请不动他的。那么雇佣他的人那动辄几十万的刺杀经费,又从何来呢?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出自胡汉民家里?胡汉民的亲戚?都不可能。循着这一疑问,戴笠继续调查,果然发现那段日子里胡汉民的亲家与另一个人也交往频繁。这个人是谁呢?

    在古应芬、陈济棠等挑起反蒋大旗后,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也带领自己的人马来到了广州。但孙科并不是胡汉民派系的人,胡汉民有过形容孙科的一段话:说“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气;因为他在国外长大,所以有洋人脾气;因为他是独子,所以有大少爷脾气;他有时只发一种脾气,有时两种同发,有时三种一起发。”在胡汉民被扣之后,基于反对共同的对手蒋介石,孙科与胡系人马走到了一起。据华克之的回忆录记载,正如戴笠调查的结果一样,孙科的确是这次资助刺杀蒋介石的幕后老板。那么孙科为什么要出钱刺蒋,以解救素来对自己看不惯的胡汉民呢?

        孙科接受过比较西化的教育。从这点来说,他对蒋介石的很多独断专行他是看不惯的。他批评过蒋介石,1931年的时候。他说蒋介石实际上是由一个人来控制党,然后再用党来控制国家。

    原来,这位被奉为太子的孙科对于那位口口声声自诩为先总理衣钵继承人的蒋介石是心存愤怒的。当胡汉民的亲戚为解救胡汉民找到了孙科府上,孙科这时是三种脾气一起发:与其胁迫蒋介石放人,不如将蒋介石干掉,一举几得!并且慷慨解囊,拿出20万元作为刺杀经费。之后胡汉民的亲家就是拿着这笔钱到上海找到了王亚樵。 这是太乙村竹林中的一条甬道,林深幽暗,巨石林立,即使是今天走在这里也感到十分荒僻。七十年前,就是在这条甬道发生了那场蒋介石遇刺案。

    这一天,蒋介石晨起散步,一改往日的习惯,身边加强了警戒。这时刺客就埋伏在附近。蒋介石正在步入刺客的射程。突然,蒋介石在警卫的簇拥下转身往回走,刺客怕错失良机,挺身而出……枪声大作,蒋介石虎口脱险,刺客则当场死亡。既然这次刺杀策划得如此周密,是什么导致功败垂成呢? 据华克之回忆,不是别人出卖了他们,恰恰是他们自己暴露了目标。原来,那两位装扮成阔太太负责运送枪支的女眷在上山后,匆匆将枪支取出,慌乱之中顺手将剩下的火腿扔到了路边的水沟里。就是这一小小细节的疏忽,铸成了此次刺杀的失败。  

    不久,蒋介石的卫队在巡逻时发现了两只好端端被扔弃的金华火腿,捡起一看,火腿中间被掏空,仔细一闻还有一股黄油的味道。而这种油正是为防止金属生锈而擦拭枪支的常用之物。卫队长断定,有人携带武器上山了,而且极有可能是刺客。等到刺客出现的时候,其实他们早有准备了   牺牲的刺客名叫陈成,据华克之回忆说,他是金陵大学的毕业生,一名热血青年,当时只有他一人在刺杀现场,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了。被刺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事后蒋介石下令严密封锁消息,只是私下里派戴笠秘密侦破此案。当得知幕后元凶是支持胡汉民的人时,蒋介石一度想杀掉胡汉民。但多年从政的理智终于使他罢手,迫于各方压力,918事变后他不得不将胡汉民释放。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仅在刺杀事件发生半年后,1932年1月,汪精卫、胡汉民两派居然又与蒋介石联合了起来,共同抵制的对象变成了孙科,迫使孙科在上台一个月便宣布内阁总辞职。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争斗,时而合纵,时而联横,瞬息万变,让不明门道的人看花了眼。  

    尽管最后戴笠业已查明刺杀行动的出资人就是孙科,但碍于他是孙中山之子,蒋介石也无可奈何。但是孙科和他的太子党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沦为蒋介石装点政治门面的一枚棋子。而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被称为国民党最高层三驾马车的蒋介石、汪精卫和胡汉民也从来就没有精诚合作过,但他们彼此都对一件事守口如瓶,其实也是心照不宣——那就是发在1931年夏天的这场刺杀事件。毕竟,身居官场,表面上的和气还是要维持的。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得一件并不复杂的刺杀案几十年来却成为一桩历史迷案,直到今天才渐露迷端。刺杀行动的幕后组织者王亚樵则被戴笠长年盯逼,1936年在广西梧州被特务杀害。一个靠暗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声名的人,最后也死于暗杀。

      庐山的这些历史故事,也成为继朱元璋之后庐山众多传说故事中最为人所乐道的,今天的庐山我们在美庐别墅里仍看到保存完好的一些历史照片,在这些历史照片的背后却是一段段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