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
来源: | 作者:吴从兵 | 发布时间: 2021-10-19 | 918 次浏览 | 分享到:

庐山白鹿洞书院   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首

                                                                            高级导游吴从兵(整理)

      天下书院千千万,而其中又以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岳麓书院为典型的代表。而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又为最,清人王昶《天下书院总志序》称之为“天下书院之首”。

     在2000年以前,来庐山的游客们很少去那个地方,因为路非常不好走,这几年路现在修的非常好了,从九江到那儿只需要40分钟就能到,也幸亏路不好走,所以当年日侵略者来庐山烧杀抢略,因这个地方偏,得以保存,才让我们今天的游客朋友们能一睹保存原汁原味的明清建书院。而非岳麓书院那样一进去只能感受到现代化的钢筋混泥土的气息。

     庐山白鹿洞书院地处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星子县在2017年正式更名为庐山市)、庐山的五老峰山脚,始建者为唐白鹿洞书院正门朝的李勃,李勃在未成名之前,在庐山的白鹿洞书院读书(785-804年),传说他养有一白鹿非常通人性,李勃每次要买什么东西时候就让白鹿代步,把白鹿洞书院需买的东西名称写在纸上,放在铜钱,白鹿会到镇上的商铺把东西给带回来,当然啦古时民风纯朴,要是现在保不准就被人吃了。人们称李白为白鹿先生,书院地处五老峰脚下的盆地,从高空俯视有如一洞,白鹿洞也因此得名。

      后李勃任江洲刺史,就把以前读书的地方修整了一下,供给当时贫困的学子用来读书,到了南唐的时候,南唐中主李璟在未即位之前也在此读书,后来当皇帝时就把这里设为了书院,成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庐山国学与当时南京国子监齐名,为官办学院。

      而白鹿洞书院发展最鼎盛之时是南宋,到了宋朝时候,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以秘书郎权知南康军州事的身份赴军就任。他抵南康(治今星子县)后,下车伊始,便接二连三地张榜、行碟,广为询究陶渊明、刘凝之、义门陈氏、白鹿洞学馆等遗事往迹,“以凭稽考,别行措置”。他在《知南康军榜文》中说:“到任之初,伏自惟念圣天子所以搜扬幽隐,付界民社之意,固将使之宜明教化,敦励风俗,非徒责以簿书期会之最而已。……今有合行询究事件,……按图经白鹿洞学馆,虽起南唐,至国初时犹存旧额,后乃废坏,未悉本处目今有无屋宇,……”向当地军民人等和过往贤士大夫征询实情。朱熹亲临白鹿洞勘查了北宋书院遗址。这时的书院,房宇已“损其旧七八”,仅有地基石础还可以辨得出当年的规模。朱熹一面派军学教授杨大法、星子县令王仲杰等筹措兴复之事,同时又报告有司备案,请求支持。他在呈报礼部的《申修白鹿洞书院状》和给垂相的报告中一再申述了兴复书院的理由,并报告了对书院建设的若干设想。他说:“朝廷倘欲复修废宫以阐祖宗崇儒右文之化,则熹虽不肖,请得充备洞主之员,将与一、二学徒读书、讲道于其间。”“其禄赐略比于祠官,则熹之荣幸甚矣。”(《朱子大全》)。 但是,朱熹向朝廷呈报的计划、设想均如石沉大海,并未得到朝廷当权者的支持,相反却“朝野喧传以为怪事”,遭到讥笑和讽谕。但朱熹仍然坚持进行白鹿洞书院的复建工作。他写信给老友吕祖谦,请吕为书院作记。为此事,朱、吕二人书信往复,讨论记文措辞,然后定稿,请人书写人石。

      淳熙七年(1180)三月,白鹿洞书院初步修复,朱熹率领军县官吏、书院师生赴书院,祭祀先师先圣,举行开学典礼。朱熹升堂讲说,讲题为《中庸首章》(朱熹《答吕伯恭书》),与同道们高兴地作诗唱和,并写下了《次卜掌书落成白鹿洞佳句》。全文如下:

             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群贤听鹿鸣。

             三爵何封莫萍藻,一编拒敢议诚明。

                深源定自闲中得,妙用原从乐处生。

                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


     此后,朱熹为兴复白鹿洞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修建书院房屋 2.筹措院田 3.聚书(到各地征书) 4.聘师招生 5.定规制、主课程' 6.确立教学形式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中的教学制度,实行以主讲之学者(山长或洞主)掌教、主持书院的教学活动,副讲协助主讲工作,在德行、道艺各方面对生徒全面指导。主要教学形式如下:①升堂讲说②认真读书,自行理会③互相切磋,质疑问难④展礼

      1217年(宁宗嘉定10年),朱熹之子朱在以大理寺任“知南康君”,兴复书院,邀请李燔去白鹿洞;1218年(宁宗嘉定11年)4-5月间,同学黄干、胡泳等10多人来庐山交游,建流芳桥,李燔与黄干、陈宓一起讲学《乾》、《坤》二卦,后郡守邀请李燔担任白鹿洞书院堂长;李燔担任堂长后,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各地学者云集,“讲学之盛,它郡无比”。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后来书院的发展、学校的建设有着重大影响。把书院重新修整,亲任洞主请来当时的名流大儒前来任教,并置办学田,制定院规。也就形成了今年的教学规章制度的前身,白鹿书院也因此成为了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朱熹在这里开创性的提出开坛讲义的制度,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来回答,按现的说法是从输灌式教学改变为互动式教学,开创了教育改革制度的先例。

     元代时,白鹿洞书院也有发展,明初解缙说:“白鹿洞书院元尤盛”、明代书院一度被烧,一直到明正统三年才重建、清初时白鹿书院虽是在二朝交替,但也没有被废,光绪27年,清政府下令书院改学堂,书院停办、1910年时,在旧址上改建江西林业学堂,到了蒋介石在音庐山时一度想把白鹿书院建成中正大学,后一直忙于内战未顾白鹿洞书院枕流石及此,倒是在庐山办起了军官训练团。

     新中国成立后书院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归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管辖。1988年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得以很好的保存,1990年成立了庐山白鹿洞书院管委会,

       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化专家来庐山考查第一站就是此处,他们都被这里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完好的古建筑所折服,都惊叹原来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和最美的大学就在这里。庐山被评为世界文化景观,这庐山白鹿洞书院也是功不可没。  

        这所书院与国外最古老的学院相比,比他们创建更是要早上三百多年。牛津1168年建、剑桥1209年建、萨莱诺大学1231年,他们在书院的管理上有似类的地方。

    书院由五个院落组成,主体建筑为棂灵门、泮池、状元桥、礼圣门、礼圣殿组成。

    棂灵门,棂星,本来称灵星,是天田星。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为了风调雨顺,百姓安乐,就命令祭祀天田星,作为祭天的头等要事。到了宋代,儒家把孔子与天相配,所以在孔庙和儒学中,也都把祭祀孔子当作祭天,所以都筑有灵星门楼,用以祭祀孔子。演变到后代,人们觉得汉代祭祀天田星是为了求得农业丰产,与孔庙里祭祀天田星一样重要,又见门的形状好像窗棂,就把"灵星"改为"棂星"。


    白鹿洞书院的棂星门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47年),为南康知府何濬所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康知府苏葵重建。原为木构建筑,后由知府周祖尧改为六柱五门的石坊。棂星石坊是白鹿洞书院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白鹿洞书院建此建筑,喻意此地人才辈出之意。

     泮池为棂灵门内泮池,为学宫前水池。礼圣门为书院之正门,初为宋淳熙九年朱熹遗钱三十万给南康知军钱闻诗嘱其所建。礼圣殿是书院祭祀孔子及门生的地方,所谓礼乃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朱熹认为礼是制度与品节也。1183年所建,元未被毁,明正统三年(1438年)南康知府兴建易名大成殿,明弘治十一年江西提学重建。殿中孔子像祖为唐吴道子所绘,现为1980年重修时按原样模刻。上有康熙手书“万世师表”,下供有石质神龛,后壁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

    在明伦堂后方有一洞,内置白鹿,白鹿洞本无洞,明嘉庆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后土文》,嘉庆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命工人置石鹿洞中,并作《石鹿记》。洞中石鹿为明代嘉庆年间硊式石鹿,为书院仅存明代实物。

    洞上有一台名思贤台,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江西巡按曹汴在白鹿洞上筑思贤亭,并作《思贤亭 记》。思贤台依山而立,为全院的最高点。

     枕流桥为贯道溪峡上,单拱石构桥,桥下有石刻枕流二字故名,桥长12.5米,宽3.2米,初为1180年所修建,此点也是庐山恋时外影之一,白鹿洞书院石鹿为白鹿洞书院的最后一个景点,

     流芳桥贯道溪出峡口向东,迂回流山南折而下。山上原有六合亭,山下跨溪有流芳桥,又称濯缨桥。朱熹知军时所建。流芳桥面对五老峰,溪流绀洁。最初小桥无名,宋嘉定十-年(1218年)四月,南康知军陈宓与张琚、罗思、姚鹿卿、张绍、潘柄、李燔、胡泳、缪惟一等会讲洞中,歌颂朱熹之芳泽,并特别将桥名为"流芳"。陈宓在桥北刻"流芳"两字,又在桥东石壁上刻《流芳桥志》。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流芳桥圮塌。此后,经过多次修建。现桥为解放后重修。现在基本上没有游客往这边来了,因为现在新路不从这边走。

     最初没公路的时候这也是进入书院之必经之所。白鹿洞书院有非常多的碑刻,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也是庐山文化的代表,常规的庐山二日游景点里现在已经没有它了,但是一些独立成团高端定制团队还是喜欢来这个地方,如果想把庐山及周边玩透的话,约需要四天的时间,庐山山上二天的时间,山下的白鹿洞书院、秀峰、观音桥、东林寺、东林大佛一天,第四天可以走走庐山的四线景点鄱阳湖石钟山和龙宫洞。

      有些对中国文化有着特殊情结的朋友,可能在白鹿洞书院都能呆上一天,细细的欣赏众多的碑刻,从中还原一些远去的历史,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来到白鹿洞书院泡上一壶清茶、听一听溪水流淌的响声。也是一种难得的放松。

书院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我国私学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高于一般私学,有大量藏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在组织管理和教育学方面形成有别于官学的许多鲜明特点,尤其以白鹿洞最为突出,它不仅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也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借签意义。

    首先白鹿洞书院为中国的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开了先声。

    其次白鹿洞书院为后世提供了学规范本与办学准则

    再次白鹿洞书院开创了名儒学者讲学之风,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文化的繁荣。

    复次,白鹿洞书院是理学的宗源,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新文化运动基础。

    最后,白鹿洞是古代民办学等学府的典型,为官学革故鼎新产了塝样,也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游白鹿洞歌

明代:紫霞真人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

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

我欲揽秀色,--青芙蓉。

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

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

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炎苍龙。

驾苍龙,骑白鹿,泉堪(kān)饮,芝可服。

何人肯入空山宿?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